关于问题二战时为什么不能射杀跳伞飞行员?一共有1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:
【1】、来自网友【黄娜老师】的最佳回答:
二战时期,国际公约并没有明文的详细规定,但从一战开始有“空战”这种形式后,“不能射杀跳伞飞行员”的规矩就成形了。二战中欧洲战场基本执行了这个规则,但也没完全守规矩;亚洲战场的日本飞行员则压根没顾及这一套,还是照样大开杀戒。
如果硬要说“不能射杀跳伞飞行员”是有国际约束力的话,只能往《日内瓦公约》上面联系,公约规定,在战场上,非战斗人员是不能射杀的,比如学生,医务人员,以及战俘等等等。跳伞的飞行员已经没有了武器——飞机,自然也属于退出战斗的非武装人员。
所以,这个规矩只能称为国际惯例,没有强制力的约束,即使射杀了,也不太用承担责任。
甚至到了当今世界,也不是每个国家、每个战场都严格遵守这个规矩。比如,在叙利亚战场上,2015年就发生了俄罗斯飞行员和领航员跳伞后被围攻事件,一位惨死(下图红圈,一位逃生),紧接着,俄罗斯就对该地区进行了精准轰炸,武装分子被团灭。虽然搞得国际局势紧张了一阵子,但之后,随着土耳其到个歉,也就不了了之了。
但,总的来看,“射杀跳伞飞行员”的确是很不光彩的,不杀跳伞的飞行员的惯例在多数战场上还是被较好的执行。究其原因,
第一、怕引来疯狂的报复行为。毕竟,在空战中,一切都是是未知数,大家都是受命令上战场,今天你不杀我,也许明天你落难时我也放了你一命,一旦违反了这个规则,双方就会陷入一个恶循环,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,于是有了第二点。
第二、尤其是二战时期,飞行员是任何国家军队的精英人才,是比飞机还重要的无价之宝,如果你打了我的,我打了你的,大家陷入到了无休止的疯狂报复之中,那么对各国来说,都是毁灭性的打击。
而且,空战本来就是高风险,好在只要跳伞成功就能保命,但是如果跳伞会还被对方射杀,那么上天分分钟就是送死。估计待遇再优厚、个人再有报国之志,考虑到生还率,参军时,大家也会对飞行员这个职位敬而远之。
第三、一战时,飞行员大多是贵族出身,讲究骑士精神和风度,“凡事留一线,日后好相见”。所以不射杀没有还击和自卫能力的群体成了大家共同遵守的惯例。
第四、飞行员是个高价值群体,单纯射杀弄死的话,性价比太低。
尤其是敌方飞行员在我方跳伞的话,最终会成为我方俘虏。毕竟,留下活口,俘虏一个飞行员的价值更高,飞行员就是活地图,对战机的性能指数也了如指掌。即便不愿提供情报,留着也可以用来和敌方交换我方俘虏。所以,就算是战俘,被俘飞行员的待遇也远好于其他军种,吃穿住都有优待。
最后,才是人道主义的考虑,这个就不多赘述。
值得注意的是,亚洲战场上,信奉武士道,讲究“玉碎”的日本士兵认为跳伞属于投降行为,不值得尊重和保护。在空战中,日军对咱们国军的跳伞飞行员下手可没有过一丝犹豫。
同样,太平洋战场上,日军对待美军飞行员也是毫不留情,跳伞的美国大兵几乎无一幸免,跳伞之后立即陷入了日军的立体围攻。当然,美军也不是吃素的,日本换来的只是更加疯狂的报复…..
本人文章一律原创,拒绝他人抄袭、转载,如遇到类似“白鹿野史”这种全部照抄者,一定投诉到底!
以上就是关于问题【二战时为什么不能射杀跳伞飞行员?】的全部回答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,如要实行请慎重,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!
转载请注明:生活小常识 » 二战时为什么不能射杀跳伞飞行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