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站提供各种实用的生活小常识,包括家居、健康、美容、饮食等方面的小技巧和小妙招,让你的生活更加便利、舒适!

知青在农村,有哪些最难忘的故事?

知识问答 admin 31℃ 0评论

关于问题知青在农村,有哪些最难忘的故事?一共有5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:

【1】、来自网友【用户万壶堂马冀良】的最佳回答:

六八年插队到呼伦贝尔草原,生产队都是布里亚特人,当时号召到贫下中农家里去,我也去了走奥特尔放牛的嘎啦吗道尔吉家,住进蒙古包后遇到一个最大的难题,他家四口人都不会汉语,一句也不会,三天过后我真的崩溃了,没有人和你说话,没有任何娱乐只有蓝天,草原,牛群,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,实在受不了,我趴在草地上痛哭一场,可能是一辈子唯一一次哭

【2】、来自网友【XqP秋平】的最佳回答:

“咸猪手”,骚扰女性的代名词,40多年前,“咸猪手”改变一个女知青的命运。

我们下放的是国营农场,风传上面有文件精神,国营农场的知青是国家正式职工,不再享受招工待遇。有门路的知青纷纷托关系,想方设法回城。没有背景的知青,自叹命运不济,要在广阔天地干一辈子。

队里有位女知青,姓姜,长相清秀,身材窈窕,皮肤白皙,说话很嗲。姜知青出身在普通职员家庭,社会关系简单,凭个人努力是无法跳出“农”门的。

双抢季节。队长驾着牛车,码着脱粒过稻草,运送到队里大操场堆跺。收工的姜知青刚巧路过,笑言搭个便车。队长拉着牛的僵绳,“吁”一长声,老牛停下了。姜知青轻巧跳上牛车,老牛慢吞吞又迈开四肢。

快到操场时,姜知青突然从车上跳下来,抹着眼泪,哭哭啼啼说队长摸她屁股。哭声惊动了正在大田劳动的知青,呼拉围了上来,七嘴八舌说队长老不正经。

队长涨红了脸,解释是无意中碰了一下,越辨解越说不清。不嫌事大的男知青甚至磨拳擦掌,要为姜知青讨回公道。

这桩“绯闻”闹的沸沸扬扬,家喻户晓,人人皆知。队长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平息。谁知这姜知青却是个烈性女子,不但不出工,天天寻死覓活。队长有口难辩,担心真发生意外,那责任可担当不起。特地派了两位知青轮流看护。

姜知青看事情一直得不到结果,又开始绝食,陪护从食堂打的饭菜也不吃。问题越闹越大,场部领导也知道了,专程派人下队调解。还拿出二条方案:一是调离到其他队。二是队长换地方。姜知青默不作声,静静的淌着眼泪。

场长听了汇报,再闹下去影响更坏,为了安定团结,也为了姜知青不走极端,破例以场部的名义和姜知青父亲单位联系,又通过市知青办,前后跑了3个多月,一纸调令把姜知青调回城里。

后来问队长有没有“咸猪手”,队长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。

【3】、来自网友【老刘105751014】的最佳回答:

我最难忘的故事就是到苇场里割苇子。

70年冬天生产队为了搞副业,要到苇场割“忠字苇子”。我初来乍到不知深浅,颇感新鲜,举手报名加入其中。

从来也没见过苇场是什么样子的,到了盘锦苇场后才知道是亚洲最大苇场之一,只能用一望无际来形容。

这次收割苇子是为了制作“毛主席语录”的用纸,据“看苇场”人说,只有本苇场苇子做纸才合乎要求。

第二天早上我和社员开始割苇子,那苇子长的有两米多高,苇子根象竹子一样硬实,割起来费劲,我和生产组长一伙,割了七抱才能打上一捆,我俩第一天共收割49捆。

一个星期下来,哥哥送我的棉工作服开了花,棉胶鞋帮和底都被苇茬子扎坏了,幸亏女社员帮我修补了事。

闲遐时间听苇场老人讲苇场来龙去脉:从前割苇子,都是服刑犯人割苇子,称:“驴进磨房,人进苇塘”,真累呀,一般人干不了这活。

这片茫茫苇场是一片海边上的盐咸地,大凌河水在此入海,给芦苇营造了优质生长环境。

苇场人员说:这苇场的苇子值多少个亿呀,可就不值一根火柴钱,就怕着火,一但着火没个救,所以严禁抽烟!任何人不允许带火抽烟。

我和社员割了二个月的“忠字苇子”就回到了青年点,说来也怪,打那以后从来也没遇见过第二个和我有共同割苇子经历的人,也好述述旧,那段难忘记的往事就象一喝了杯酒陈年老酒,至今口留醇香,难以忘怀……

【4】、来自网友【长流水中的白石头】的最佳回答:

七十年代,知青在农村确实辛苦难熬度日,我是76,77,78年任生产队长,分配我队两位知青,白天和我们一起出工赚工分,根本什么都不懂不会做农活,他们自已开伙食,菜也没有种,油水也没,靠到城里父母那拿来吃,吃小菜这家搞点那家搞点,没烟抽就我一样用纸滾土烟抽,基本上我每年种的土烟被两位知青抽一半,我没办法一年吃不到又到岳父家去弄[大笑][大笑][大笑][大笑]

到了夏季还有别队两个女知青到我家与那两知青玩,就要我带她们晚上去抓青蛙改善伙食,我就依从,结果一晚上抓14斤就剖就搞熟了一大盆,油还是我家的,加上我共5人全享吃了,还是没吃饱一样,第二晚传开了又来了更多人,又照样做,连我家熬猪油渣还吃掉了,,,,,

【5】、来自网友【享之】的最佳回答:
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在激情过后,巨大的落差,难免在人群中会产生分化。有志向坚定者,与当地农民结合并扎根黄土地;有志向动摇者,想尽一切办法回城;有委身于农村干部者,被推荐进入高等学府,变相脱离苦海;大部分则既来之则安之,受到了锻炼,获得了一生中宝贵的财富。

回城政策一经确定,曲终人散,在当地开花结果者,毅然决然留下的有之,因为回城,饱受妻离子散的有之,每一种情况都有一段故事。

以上就是关于问题【知青在农村,有哪些最难忘的故事?】的全部回答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,如要实行请慎重,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!

转载请注明:生活小常识大全 » 知青在农村,有哪些最难忘的故事?

非常感谢您的支持!您的捐助将帮助我们继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内容。伸出您的慷慨之手,让我们一起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!【微信打赏】请站长喝杯奶茶!
喜欢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