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问题国企和央企一些的员工, 工资待遇实际并不高, 为何不离职?一共有2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:
【1】、来自网友【味哎儿】的最佳回答:
国企就是国家的,企业也可以说成是全国人民的企业。全国人民的企业,由政府部门负责经营管理。由中央政府负责管理运营的企业叫做央企,由国务院各部门管理的企业叫部企,由各个地方政府管理的企业叫做地方国有企业。所以国有企业有:央企,部企,省企,市企,县企,镇企,乡企,村企。中国企业的这种状况源于1949年工业化,没有几个人知道工业化怎么搞,才由各个政府部门负责搞工业化。实际上当时的工业化,并不是进行工业化生产,而是培训熟练的工人。因此国有企业都是亏损企业。亏损的企业仍然要搞,就是培训熟练的工人呢。这就是把农民,转变成工人。事实上中国在农业方面,也是这样搞的。先由国家进行实验,摸索出操作方法以后,再普及到省里面。省里面再摸索适应本省的方法,成熟以后就普及到市里面。就这样一级一级的普及。最终普及到每一个农民身上。因此那个年代,只要是参加实验和普及的人员,到处乱调动。这就是哪里需要,哪里搬的现象。最后把这一段历史用文字写成是:全国搞三线建设。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乱调动,就是跨省.跨市.跨县.跨镇.跨乡.跨村的,去搞新农业,新工业的建设。这个乱调动就是由政府负责,把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,调动到需要的地方去,帮助那里的人们搞新农业和工业。这些被调动的人员,被称为是:干部。这样就为中国的现代化生产,搞出了一个体系。各个地方搞工业和农业的人员,锻炼的技术突出以后,调到上一级部门去参加试验工作。然后培养学生普及开来。掌握新技术的学生,到各个地方去普及这种技术。中国就这样,由一穷二白,进入了现代化。中国的一穷二白,指的是1949年以前,无论是什么产品,都是洋铁.洋钉.洋面.洋布.洋纸.洋油。产品的前面挂个洋字,表明不是中国自己制造的。现在走遍全世界,哪儿都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了。1980年以后,具体个人也可以办企业了。而中国1963年,城市的市民有人去郊游,捡了一个比香瓜小一点的铁疙瘩,光溜溜的,挺好看的,就拿回家给孩子当玩具玩。懂得的人一看是个没有木柄的手榴弹。由此可见,中国当时对工业产品的认识程度,有多么低了。进国有企业的人员,就是国家在编人员了,技术高了,管理水平高了,就可以调到其他地方,支援那个地方的建设了。或者是说,到别的地方,当技术干部,和管理干部了。特别是国家搞突击性的一个大项目的建设,调去的都是全国的能工巧匠,去大会战,完成这个项目的。一个人一生中,能遇到参加一个这样的国家大项目,一生都会感到自豪自傲的。国有企业的人工资待遇低,仍然有很多人不离开,图的就是把国家建设好,为中国人争气。
【2】、来自网友【焱公子】的最佳回答:
小胡是我的一个大学学弟,他毕业后就进了家乡的国企上班,相对于很多在大城市打拼蜗居的其他的同学,小胡是有些得意和满足的。一毕业就进入了一个待遇优渥的单位,不仅有宿舍食堂,还有五险两金,到手的收入虽然也就3000都,比毕业的其他同学,要承受的压力真的是小太多。然而,近年来,小胡就有点纠结郁闷了,工作5年后的同学聚餐,小胡却又些受打击。原来,一起毕业的同学一个个都升职加薪,有的成了上市大公司的高管,有的开了好几家的门店,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收入竟然还是自己的两三倍。小胡明显的酸了,怎么同学一个个都混得这么好,自己还是家乡国企的一个普通的螺丝钉。小胡找我聊到这些时,言语说不出的羡慕,然而,也只是说说而已,想离职出来闯荡,却是不可能的。“那么羡慕他们的生活,趁着年轻,你如果还想拼一把,还来得及。”“不,我不会离职的。”国企和央企一些的员工,工资待遇实际并不高,可为什么不离职呢?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:
一、从福利待遇来看,国企央企工作更具有稳定性,是家长长辈青睐的铁饭碗
国企央企的一些员工,待遇优厚,不仅有五险一金,还有各种节日福利,和普通的私企相比,这个工作真的是相对稳定,是很多家长长辈青睐的铁饭碗。一般国企员工的工资远远高于当地城市的平均工资水平,具有很大的平台优势,更不用说待遇相对更好的央企了。不和阿里巴巴、百度、华为等优质企业作比较,很多央企、国企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都普遍高于普通私企。就拿福利待遇来说,能够较好地保障女性怀孕产假的权利,产假都是比照着国家标准来的,而在一些私企,女性职工怀孕后,相当于直接就放弃了工作,等休完产假回去上班,原本在私企的工作岗位大多也已经被其他人所取代。对于节日福利,车补、餐补、高温补贴等福利待遇,也差不多是比照着公务员、事业单位等机构来,只多不少。虽然,国企央企的工资增长速度,永远是线性增长,没有太多的浮动,如果自己能力不是特别强,在国企适应习惯了,一年的工作经验可以当几年甚至几十年用,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,当好一个普通的螺丝钉,就能安安稳稳工作到退休。作为普通人,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去拼命工作奋斗,现世安稳是很多人的最终选择。
二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角度看,国企央企工作相对更能满足人们更多层次的需要
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,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,主要有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归属与爱的需求、尊重需求、认知需求、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7个层次。央企、国企相对于私企,除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归属与爱的需求以外,更能满足人们被尊重的需求。央企国企平台大、规模大,具有更好的社会号召力,员工在更大的平台做事工作,做大项目、干大工程,会有更强的事业心和成就感。虽然比不上公务员、事业单位,但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在央企国企工作也更有社会地位和话语权,在人们眼里也不一样。在私企,什么都得听老板的,要是没做好,随时都得做好辞退的准备,在国企央企工作,同样是有编制,工资虽然没有特别高,但是也让人感觉有身份感,不会因为什么简单的原因,就被上司辞退。在私企,什么都要向老板请示,向客户点头哈腰,是妥妥的乙方,但是央企国企很多时候,都是作为甲方的存在,会有更高的话语权,员工在单位工作,“狐假虎威”,腰板也会挺得更硬一些。在央企和国企工作的综合性价比,要高于大部分的普通私企。
三、在舒适区待惯了的人,贸然离职会增加难以估计的隐性成本
央企、国企待遇优厚,很多在央企和优质国企辞职的人,在私企工作水土不服,都后悔了。在国企央企舒适区待习惯了的人,在大企业当大爷,在私企工作当孙子会很不习惯,有能力有手腕的人自然好说,可以受到老板的青睐,而能力差强人意的人,贸然辞职,会不一注意就被残酷的私企职场所淘汰。金子到哪里都发光,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好好看清楚自己,老觉得自己是块金子。三十多岁基本都有了家庭,承担的责任更多,风险更大。在央企国企工作,享受着优渥的待遇福利,习惯了安逸的生活,便没有了转行的勇气。因为,家庭有很多需要支出的地方,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,会在辞职后走很多的弯路,碰很多壁,摔很多的坑。作为普通人,没有很多的能力,国企、央企、事业单位、公务员工作,可以作为一项保障,给我们兜底,在有兜底的情况下,可以有时间、有精力去开拓自己的副业或者其他的出路。人贵有自知之明,凡事未雨绸缪,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机会,预估好各种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危机。而不掂量好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水平、有几斤几两,就妄想辞职,去开创自己一片事业的人,在什么行业发展,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。以上。欢迎关注@焱公子,十年500强,专注写职场,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。
转载请注明:生活小常识大全 » 国企和央企一些的员工, 工资待遇实际并不高, 为何不离职?